#來自蓬萊仙島的米

日據時期,日本政府為從台灣進口大量稻米,以供應日本國內的米食需求,開始大量推廣日本人習慣食用的「梗稻」,選育出適合在台灣亞熱帶氣候種植的梗稻品種,很快的變超越了原先在台種植的「秈稻」。

1926年(昭和元年),當時的台灣總督〈伊澤多喜男〉以「來自蓬萊仙島的米」之意涵,將台灣所生產栽種之梗米,命名為「蓬萊米」

 

#台灣在地本來就有的米

台灣稻作的種植歷史有三千年以上,原先種植的品種多為「秈稻」,適合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,泰國、印尼、馬來半島多種植秈稻。

台灣歷經日治時期後,種植秈稻的比例便大幅下降,也在此時台灣的秈稻開始被稱為「在來米」,意思就是台灣在地本來就有的米。

 

 

#Q軟香黏v.s.粒粒分明

在台灣即使不出國,也能吃到道地的異國美食,像是日式壽司、泰式咖哩等料理,你一定吃得出來壽司所使用的米飯較為Q軟,富有黏性,而泰式料理所使用的米飯外觀看起來較為細長,吃起來粒粒分明,很適合搭配醬汁食用,這便是因為日式料理使用了「梗稻」,泰式料理使用的是「秈稻」,產生截然不同的口感。

食用白米可以分為四種,依照其黏度的特型,由低至高為:秈米、梗米、長糯、圓糯四種,也因為特性不同,所以也發展出各種好吃的米食,下次粿編再為大家詳細介紹啦!

 

#現在下訂,純在來米製作的美味蘿蔔糕